古籍里的历史
云南元谋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古猿人之一,他们的发现让云南成为了古人类发源地之一。根据《禹贡》记载,云南部分地区位于梁州,属于华夏古代的行政区划之一。云南的历史渊源深厚,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
最早的华夏与云南的接触发生在战国晚期,当时楚国派大将庄蹻率军攻占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。庄蹻的军队沿着长江向西进发,进入巴蜀地区后,继续南下,最终打入了滇地。后来,秦国吞并了巴郡和黔中郡,切断了庄蹻返回楚国的通路。无路可退的庄蹻在滇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度,称王称帝,从而开创了滇地的历史篇章。庄蹻成为了古滇国的第一任君主,国都设在今昆明市晋宁区的晋城镇。
展开剩余76%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推行全国交通网络建设,修建了多条“高速公路”(即秦直道)。其中一条从四川通向云南,这条道路宽度为五尺,因此被称为“五尺道”。它从蜀地南下,经僰道(今四川宜宾)、朱提(今云南昭通)直达滇池,使得中原与云南之间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。
到了汉武帝时期,汉朝发动了对西南夷的征讨,滇地的王在此时期臣服于汉朝。为加强对云南的统治,汉武帝在云南设立了益州郡,划分为19个县,其中包括今天云南省内的滇池、昆泽、味县等地。益州郡的治所设在滇池县,也就是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区。
东汉时期,云南地区的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,益州郡下辖的犍为郡(今盐津)、永昌郡(今云龙)等地仍在今云南境内。与此同时,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南征南中,历经牂牁郡、越隽郡等地,最远到达今天云南保山东北地区,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后才返回益州。
西晋时期,云南从益州独立出来,设立了宁州,治所在今曲靖市味县。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,成汉政权占领了宁州,云南逐步进入当地豪族爨氏的控制之下。南朝宋和南朝梁虽然曾派遣官员驻守云南,但实际的统治权始终掌握在爨氏手中。
隋朝统一中国后,设立了恭州、协州和昆州,进一步巩固了对云南的行政管理。唐朝初期实行羁縻统治,之后皮罗阁在云南建立了南诏国,唐朝给予他“云南王”的封号。南诏国在唐朝与吐蕃之间摇摆不定,选择支持较强的一方,直到唐朝末年,南诏最终被权臣篡位而灭亡。
五代十国时期,段思平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政权,最终被蒙古所灭,蒙古在云南设立了云南行省,云南的名字正式成为地名。到了明朝,云南设立了云南承宣布政使司,治所设在昆明。清朝初年,延续了明朝的布政司制度,并实施改土归流政策,逐渐消除了云南的土司割据局面,使云南更为牢固地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中。
在雍正到乾隆年间,云南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域,分别是迤东道、迤西道和迤南道。迤东道包括今天昆明市以东的地区,设置了曲靖府作为治所;迤西道包括昆明市以西的区域,治所在大理府;迤南道则包括昆明市以南的地区,普洱府为治所。这一行政区划系统即“三迤”,后来成为了云南的别名,虽然该制度在后来的行政变革中被取消,但“三迤”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。
山东的别称“齐鲁”源自古代的齐国和鲁国。这两个国在西周时期由周王朝分封给诸侯,位置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一带。齐国的核心位于今山东淄博,而鲁国的核心则在山东济宁。齐国在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山东半岛,鲁国则扩展至黄海和江淮一带。齐鲁之地历史悠久,成为了山东省的代名词。
在战国时期,齐地被称为“齐鲁”,这个名字来源于齐国和鲁国的合称。项羽曾在齐国分封了三个王,其中田荣统一了齐地,建立了“三齐”之局。此后,齐地的历史曲折,经过诸多波折,齐鲁这个称号逐渐成为了山东地区的文化符号,并且一直传承至今。
发布于:天津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