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朝代,这一点几乎成为了常识。在大众的认知中,夏朝大约存在了470年左右,直到夏桀在位时被商朝推翻。然而,实际上在这近五个世纪的统治过程中,夏朝的政权曾一度被中断,断续时间长达四十多年。这段中断始于夏朝的第二位君主在位时期,也就是夏朝建立不久的初期阶段,这意味着夏朝在刚刚成立时便遭遇了严重的挑战,险些夭折。那么,到底是谁打破了夏朝的统治?传说中那个著名的射日英雄后羿,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射下了什么呢?
根据《竹书纪年》的记载,夏启在建立夏朝后,统治了39年,去世时大约七十八岁。晚年的夏启政局相对平稳,他也逐渐放松了对政务的关注,开始过起享乐的生活。有些史料提到,他晚年制作了大量的青铜器,沉醉于饮酒吃肉、音乐舞蹈之中,似乎对夏朝的统治安稳无忧,未曾料想到潜伏的危机。
夏启的儿子太康则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成长的。和他的父亲晚年相似,太康对政治事务兴趣不大,反而热衷于游乐、田猎等活动。他的怠政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,积累了不满情绪,也让周边的诸侯势力嗅到了机会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后羿开始崭露头角,走上了历史舞台。
展开剩余81%谈到“后羿”,许多人可能比“太康”更为熟悉这个名字,主要是因为“后羿射日”的著名传说。在传说中,尧帝时期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,炎热难耐,尧帝遂派出善射的羿去射日。最终,羿射落了九个太阳,使得大地气候恢复适宜,万物得以生长繁荣。
当然,这只是传说,缺乏历史证据,而且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尧帝时期,与夏朝第二任君主太康的年代相距甚远。然而,先秦时代的古籍并未区分射日的羿和夏朝时代的后羿,而是把他们当作同一个人物。直到战国时期,《荀子》才将“羿”解释为天下善射之人的统称。到了东汉,学者许慎明确指出,尧时的羿与夏朝的后羿非同一人。为此,后世有人将传说中的射日羿称为“平羿”,而夏朝的后羿则保持原名。但民间流传仍然习惯称其为“后羿射日”,并未细分。
历史记载表明,这位夏朝的后羿是东夷部落有穷氏的首领。这个部落大致位于现今山东省西部,早在远古时期就以善射闻名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早在帝喾时代(五帝中的第三位,尧为第四位)以前,有穷氏世代担任“射正”——即射箭官员。在帝喾时期,有穷氏被封于锄地(疑为今河南滑县周边),继续负责射箭事务。
有趣的是,一些史书记载称后羿虽出身有穷氏贵族家庭,但五岁时在一座大山中与父母失散,被山中名叫楚狐父的人抚养长大。由此看来,后羿虽为部落贵族,但童年却经历了颇多艰辛,生活与懒政的太康形成鲜明对比。后羿在山中长至二十岁,离开途中遇见了射箭高手吴贺,两人结伴游历北方。后羿得以与吴贺切磋射术,有一次吴贺让他射麻雀的左眼,后羿却射中了右眼,令他十分懊恼,久久难忘。
后来,后羿回归有穷氏,成为部落首领,并主张将部落迁居穷石(今河南洛阳以南),积极与夏人联姻,与周围民族建立友好关系。而此时太康沉迷于狩猎,与臣民关系疏远。一次狩猎时,太康带少数随从渡过洛水,远离都城。此时心思缜密的后羿趁机率军攻占夏王宫,派兵封锁洛水,切断太康回城之路。
太康在都城已失民心,后羿占领后未遭民众反抗,夏民反而顺从其统治。太康因此不得不迁居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西),虽然名义上仍为君主,实权尽失,朝政由后羿掌控。十年后,太康在阳夏病逝,后羿立太康弟弟中康为君主(有说法称太康生前即被迫禅让)。中康作为傀儡生活困顿,不久去世。随后后羿扶持中康之子相继位。
相不同于父辈,颇有血性,不甘为傀儡,很快逃往帝丘(今河南濮阳西南),投靠同姓诸侯斟灌氏,与后羿对峙。此后,后羿不再扶植夏王室傀儡,直接自称君主,因夏王称号为“后”,故史称“后羿”。
后羿虽统治夏朝故地,但其东夷出身令根基不稳,为稳固政权,他收留了一位名叫寒浞的人,赋予重任。寒浞来自山东潍坊附近的伯明部落,因与部落首领发生冲突被驱逐,带领部分部众投靠后羿。寒浞精于阿谀奉承,迅速获得后羿信任,被封国相。
有了寒浞为助手,后羿逐渐懈怠政事,沉溺于狩猎娱乐。寒浞则趁机扩张势力,并与后羿的妻子玄妻产生私情。玄妻曾是夏朝臣子后夔之妻,育有儿子伯封。伯封支持傀儡中康,被后羿处死,后夔家族绝后。玄妻虽被迫顺从后羿,内心怨恨,因此与寒浞联手。
寒浞洞悉后羿行踪,趁后羿狩猎归途设伏击,成功将其杀害。更残忍的是,寒浞将后羿肉做成羹让其子食用,遭拒后又杀死了后羿的儿子。随后寒浞自立为君,展开对夏王室的血腥屠杀。
玄妻随后嫁寒浞,为其生下两个儿子。寒浞统治数十年,其长子寒浇长大成人,继而率军攻击流亡帝丘的夏君相,击败支持相的斟灌氏,攻占帝丘。相逃至另一同姓贵族斟氏处避难,斟氏也被寒浇灭亡,相被杀,夏朝名存实亡。
然而,相的妻子后缗在战乱中成功逃脱并怀孕,躲至娘家有仍氏(今山东济宁东南)生下遗腹子少康。少康在有仍氏长大,曾任牧正,后转往有虞氏(今河南虞城县南)任庖正。获族长虞思器重,娶其两女为妻,得领地纶邑(今虞城县东南),并组建约五百人的军队,谋求复兴夏朝。
同时,夏朝遗臣伯靡逃至有鬲氏(今山东德州周边),历经数十年筹划,成功联合斟灌氏与斟氏残部,击败寒浞并杀之。伯靡拥立少康复国。寒浞之子寒浇仍掌封地(今山东莱州西北),势力强大,少康未敢正面冲突。
少康另派女间谍女艾潜入寒浇身边,女艾乔装仆人,借缝补衣服住进寒浇屋内,发现寒浇与寡嫂女岐通奸,曾试图刺杀,误杀女岐,寒浇幸免。女艾为少康传递关键情报,使少康掌握寒浇行踪。后趁寒浇狩猎时放犬咬死寒浇,清除残余势力。此举被称为“少康中兴”,夏朝统治由此重新稳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