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李聚奎上将的种种传说流传甚广,比如有说他在1955年大授衔前两个月被调离军队,转入地方工作;直到1958年重返军队时才补授为上将。还有版本称徐立清或其他军中高层对他说:“按资历你应该是大将,授你上将其实有些委屈。”而李聚奎本人则据说回应:“高不成低不就,大将名额已满,授上将就好。”这些故事听来颇具传奇色彩。
然而,这些传闻显然属于杜撰。事实上,1955年大授衔之前,彭德怀向中央提交的上将名单中,李聚奎早已名列其中(如下图所示)。李聚奎在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担任了第四野战军和中南军区副参谋长,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,以及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等职务。依照职务级别,李聚奎理应被列为上将,而非大将。负责授衔工作的徐立清对此一清二楚,李聚奎本人也必然明白,因此1958年发生所谓“委屈上将”的对话是不可能的。
另有一则更离谱的传闻,说是在1955年授衔前夕,陈赓找到李聚奎,说自己不符合大将资格,因为红军时期没当过师长,叫李聚奎在徐立清问起时谎称陈赓当过师长,是接替李聚奎的班。李聚奎果然如此告知徐立清,徐听后震惊并批评其不应因义气撒谎,最终调查证明陈赓确实当过师长。
展开剩余78%这个故事简直荒诞可笑。陈赓曾担任红军师长的事实是公开且广为人知的。例如,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中明确记载: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,下辖4军、25军,4军虽无军部,但归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,其三个师长分别是倪志亮、王树声和陈赓。如此重大事实,根本不需要李聚奎出面“造谣”,只需向四方面军的老兵打听即可。
这传闻的后半段更荒唐,说毛主席授衔陈赓时说:“跟我干,比跟蒋介石强多了,蒋介石可不给你大将军。”陈赓则幽默回应:“我的大将军不是你给的,是李聚奎给的。”此类无厘头言论简直侮辱了智商。首先,开国大将授衔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执行的,毛主席本人并未直接授衔;其次,毛主席绝不会说出这样不合逻辑的话;再者,陈赓即使再风趣,也不可能当众对主席说这种话。这些传闻扭曲了革命先辈们的形象,甚至有抹黑之嫌。
当然,很多人认为李聚奎应该被授予大将军衔是有道理的。毕竟他早年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秋收起义,历经千里征战来到井冈山,在红五军中做到大队长。随后又随黄公略转战红六军,官至师长。在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时,他率领红九师直击敌军心腹,以极少伤亡全歼敌师部和一个团,俘获敌师长李明。此役让他声名鹊起,红军整编后被调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。
红一方面军红第一军团第一师,已非简单的“双红一”,可谓“三红一”,就如胡宗南的第一军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军”一样,李聚奎指挥的红一师也被视为红军中的“天下第一师”。红一师领导班子强大,政委赖传珠为上将,政治部主任谭政为大将,下属猛将云集,包括杨得志、邓华、耿飚、黄叙钱等,个个都是勇猛善战的将领。这段时期是李聚奎军事生涯的黄金阶段。
1935年6月,一、四方面军会师后,李聚奎接到命令:“军委决定调你到四方面军31军担任参谋长,命令已下。”此举旨在促进一、四方面军交流。据刘瑞龙同志回忆:“会师后,徐向前同志看到一方面军损失惨重,急需补充兵员,并考虑学习一方面军经验,主动向中央建议派出一方面军的干部到四方面军任参谋长,同时四方面军抽调部队支援一方面军。张国焘起初反对,后在徐向前同志劝说和中央批准下,才实现。一方面军派出的参谋长有陈伯钧、张宗逊、李聚奎、郭天民等人,对四方面军建设作用显著。”
李聚奎离开中央工作时心情复杂,但命令面前无从拒绝。谁知此别竟长达两年,中间经历了一、四方面军分裂,张国焘北上,而李聚奎却意外随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。31军本不需过河,但李聚奎因负伤住院,随总部医院迁移。西路军战败后,他靠着艰难跋涉才找到援助的西路军部队。
回顾李聚奎军事生涯,可划分为三个阶段:先是军事主官,接着转任参谋长,最后专注后勤管理。他担任参谋长始于一、四方面军会师之后。找到援西军时,31军军长已变为陈赓,援西军司令刘伯承和政委张浩决定李聚奎继续任31军参谋长。31军后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,陈赓任旅长,李聚奎任参谋长,两人合作参与了长生口、神头岭、响堂铺、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多场经典战役。1938年,李聚奎被派往鲁西北。
抗战胜利后,李聚奎先后担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、西满军区参谋长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。后勤部的经历开启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后勤工作生涯。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抗美援朝中,他为我军后勤保障做出了卓越贡献,成为后勤工作的重要奠基者之一。
就在1955年授衔前两个月,原本拟授上将的李聚奎突然接到调令,被派往石油工业部任部长。李聚奎后来回忆道:“我自1926年参军以来,始终未曾脱离部队。接到徐立清总干部部通知,调任石油工业部长时,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……转到地方工作,尤其是进入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至关重要且专业性强的石油部门,令我感到十分吃惊和紧张。”
徐立清对他说:“这是总理亲自定的将。总理说我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,经济和国防建设均急需大量石油。要加速发展石油工业,必须派军队同志来领导,把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进石油工业,像打仗一样指挥生产!军委据此向总理推荐了三位熟悉的人选,你就是其中之一。”
听到这里,李聚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,成为新中国首任石油工业部长,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